二沉池污泥翻滾現象解析:為何無法沉降?
發布時間:
2025-11-14
二沉池污泥翻滾現象解析:為何無法沉降?
二沉池作為污水處理工藝中的核心環節,承擔著泥水分離與污泥濃縮的關鍵功能。然而,實際運行中常出現污泥翻滾、懸浮物超標等異常現象,導致出水水質惡化、后續處理單元超負荷運行。本文將從工藝控制、設備運行、水質特性三個維度,系統解析二沉池污泥無法沉降的根源。
一、工藝控制失衡:負荷與曝氣的雙重挑戰
1.1 污泥負荷的“兩極分化”
好氧池污泥負荷的異常波動是導致二沉池翻滾的首要因素。當污泥負荷過低時,微生物因缺乏養分發生自身氧化,菌膠團結構解體,污泥絮體細碎化。例如,某污水處理廠因進水濃度驟降,未及時調整曝氣量,導致污泥SVI值從120mL/g飆升至250mL/g,二沉池出現大面積污泥上浮。反之,污泥負荷過高則會導致溶解氧不足,有機物分解不徹底,污泥吸附性能下降。實驗數據顯示,當BOD?負荷超過0.3kg/(kg·d)時,污泥沉降比(SV30)會從30%驟增至60%以上。
1.2 曝氣系統的“過度干預”
曝氣量控制不當會直接破壞污泥絮體結構。過度曝氣(DO>4mg/L)會使微生物細胞膜破裂,釋放胞內聚合物,導致污泥解體。某工業廢水處理項目因曝氣風機故障,好氧池DO值短期升至6mg/L,二沉池表面形成厚達0.5米的浮泥層。而曝氣不足(DO<1mg/L)則會引發反硝化作用,產生氮氣氣泡附著污泥上浮。
1.3 污泥齡的“老化危機”
污泥齡(SRT)過長會導致微生物內源呼吸加劇,污泥活性降低。當SRT超過20天時,污泥中絲狀菌比例顯著上升,沉降性能惡化。某市政污水處理廠因排泥不及時,SRT達30天,二沉池污泥體積指數(SVI)突破300mL/g,出水SS濃度超標3倍。
二、設備運行缺陷:設計與維護的隱性風險
2.1 二沉池設計的“先天不足”
池體結構缺陷是引發短流現象的根源。某新建污水處理廠因二沉池進水堰板安裝偏差,導致局部流速達0.8m/s(設計值0.3m/s),污泥被水流帶出池外。此外,池底坡度不合理(應>0.01)會導致排泥不暢,某項目因池底平緩,積泥厚度達0.6米,引發污泥腐化上浮。
2.2 刮泥系統的“功能衰退”
刮泥機故障會直接導致污泥堆積。某化工廢水處理廠因刮泥板鏈條斷裂,二沉池邊緣積泥高度達1.2米,泥位超過溢流堰0.5米,大量污泥隨出水流失。定期維護數據顯示,刮泥機轉速偏差超過5%時,污泥清除效率會下降30%以上。
2.3 回流系統的“動態失衡”
污泥回流比(R)的異常波動會破壞二沉池水力平衡。當R>50%時,二沉池泥層厚度會從0.8米驟減至0.3米,水流剪切力增大,污泥被重新懸浮。某項目因回流泵故障,R值短期降至20%,導致二沉池底部積泥發黑發臭,產生硫化氫氣體。
三、水質特性突變:沖擊與毒性的雙重考驗
3.1 進水水質的“劇烈波動”
COD濃度驟變會引發污泥負荷沖擊。某食品加工廢水處理廠因生產排量波動,進水COD從500mg/L突增至2000mg/L,二沉池污泥負荷在2小時內從0.15kg/(kg·d)升至0.6kg/(kg·d),污泥沉降性能急劇惡化。
3.2 有毒物質的“隱性入侵”
工業廢水中的重金屬、有機溶劑或抗生素等有毒物質,常成為污泥沉降的“隱形殺手”。這些物質會抑制微生物活性,破壞菌膠團結構,導致污泥絮體解體。例如,某電鍍廢水處理廠因含鎳廢水混入生物處理系統,二沉池污泥SVI值在48小時內從150mL/g飆升至400mL/g,鏡檢發現原生動物大量死亡,絲狀菌過度繁殖。有毒物質還會引發污泥中毒性膨脹,如苯系物會抑制聚磷菌的釋磷功能,導致污泥顆粒松散;而高濃度氨氮(>300mg/L)會穿透細胞膜,使微生物代謝紊亂,沉降性能喪失。某制藥廢水處理項目因突發毒性物質泄漏,二沉池污泥活性從0.4mgCOD/(mgMLSS·h)驟降至0.05mgCOD/(mgMLSS·h),出水SS濃度超標5倍。此外,部分有毒物質(如氰化物)會與污泥中的金屬離子結合,形成難沉降的絡合物,進一步加劇污泥上浮。因此,針對含毒廢水,需在預處理階段增設化學沉淀、活性炭吸附或高級氧化等單元,同時建立毒性物質在線監測與應急響應機制,以阻斷有毒物質對二沉池的“隱性破壞”。
重金屬、酚類等有毒物質會抑制微生物活性。某電鍍廢水處理項目因預處理失效,進水銅離子濃度達
上一條
下一條
實時新聞
2025-11-14
2025-11-14
2025-11-07
2025-11-07
2025-10-31
安徽寶綠光電工程有限公司
聯 系 人: 王經理
咨詢熱線:139 5605 0105
固定電話:0551-64535800
售后服務:139 5605 0105
郵 箱: 285965278@qq.com
地 址: 合肥市新城經濟開發區金陽路33號
掃描訪問手機版